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姓氏文化发展委员会召开姓氏文化发展研讨会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姓氏文化发展委员会、北京姓氏图腾文化交流中心联合召开了姓氏文化发展研讨会。会议由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姓氏文化发展委员会秘书长林美玲主持,中国长城学会、中国消防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单位20名领导及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中国消防协会副会长尹俊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王大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林厚波、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黄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化研学旅行指导委员会主任张志学、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化研学旅行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沈勤、中铁建工集团宣传部长戴荣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林坚、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教授林继富、中华大成教育联席会林涛、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原姓氏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毕涛、炎黄刘氏(北京)文化中心主任刘开春、百家姓氏文化大讲堂文创中心主任高淑明、原空军大校视点传播项目部主任刘康生等来宾,以“中华姓氏文化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为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展开了研讨与交流。
研讨会首先由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姓氏文化发展委员会秘书长林美玲汇报了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姓氏发展委员会自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其中重点讲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姓氏文化发展委员会打造的全球首个3D动漫姓氏服务平台——《姓氏荣耀》,以及正在启动的首届“国际姓氏文化旅游节”的筹备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王大良就中国姓氏文化发展现状、全国姓氏服务组织现状、国家姓氏文化相关政策及管理文件、地方姓氏文化节现状进行了报告,强调姓氏文化研究对未来姓氏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林坚提出从多学科、跨领域进行姓氏文化研究,以此作为姓氏文化发展的切入点;把姓氏文化与大数据结合,把姓氏文化与家国情怀结合等,通过姓氏文化研究延伸出博物馆、会展等事业和产业,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凝聚海外华人的力量,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尽心尽力。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黄涛就民俗学与姓氏文化做了深入的交流,分享了民俗学中的邻里、乡村、艺术传承文化与姓氏文化的紧密联系性,并表示姓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连带标志,要更好的发展必须在发展形势上改变,打造适合于新时代的姓氏文化发展路线。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教授林继富就民族学、历史学的角度,分析了少数民族与姓氏文化、历史姓氏大迁徙特点及重要性,指出家风家训在历史中的重要位置,并提出姓氏文化记忆理论。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全国中小学民间文化研学旅行指导委员会主任张志学以研学旅行与姓氏文化作为核心交流,分析了现今研学现状,提出未来研学文化的普及教育想法及姓氏文化研学教育方向的设想。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化研学旅行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沈勤提出在研学的基础上,把姓氏文化中优秀的家风家训家规作为中小学的基础普及教育的其中一大板块,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风家训从娃娃学起,让姓氏文化与孩子们衔接,把学术落地到实践。
中国消防协会副会长尹俊士介绍姓氏文化组织工作的状况,提出姓氏服务组织规范化的设想,用统一标准的方式方法帮助各类姓氏服务组织更好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助力祖国社会建设发展。
围绕会议议题:姓氏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框架,家族、家庭对社会和谐稳定的意义,民间文化与宗族文化的关联,姓氏文化中的民族民俗学问题,开展中小学民间文化研学旅行的价值和途径,各姓联合交流合作的空间拓展,海外华人与寻根文化,姓氏文化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如何促进姓氏文化的良性发展,举办国际姓氏文化论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等,中国长城学会文化旅游管理委员会会长王福臣,原空军大校、视点传播项目部主任刘康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林厚波,中铁建工集团宣传部长戴荣里,中华大成教育联席会林涛,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原姓氏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毕涛,炎黄刘氏(北京)文化中心主任刘开春,百家姓氏文化大讲堂文创中心主任高淑明等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同时也表示对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姓氏文化发展委员会付出的努力与工作成绩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表示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