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姓尊丰舒为得姓始祖




  寻根溯源
  1.出自子姓。据《风俗通义》《路史》等资料所载,殷时有黎国(在今山西长治西南),至殷末被西伯勘平,武王克商后,封成汤后裔于黎,为侯爵,其后有黎侯丰舒,丰舒之后有以国为氏者。
  2.出自祝融氏。颛顼裔孙重(一说为少昊后裔,《史记》重黎为一人)为南正,黎为北正。分司天地。黎在帝喾时任火正,因能光融天下,帝喾命其为祝融。其后子孙以其字名为氏。
  3.出自陶唐氏,是尧帝后裔。据《元和姓纂》所载,殷时有黎国,后被文王所灭,武王克商后,封尧帝后裔于黎国,其后以国为氏。
  4.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据《风俗通义》所载,古时南方有九黎族,后裔有黎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时有鲜卑族素黎氏改姓黎;清代乾隆年间赐台湾土著七姓,黎为其一;京、黎、满、壮、瑶、苗、回等族均有黎姓。
  得姓始祖
  丰舒。丰舒系商汤后裔,商时有诸侯国“黎国”。商末,西伯昌攻灭黎国,武王克商后,大封天下,封成汤后裔于黎国,赐为侯爵,其后有黎侯丰舒。丰舒之后,子孙有以国为氏者,称黎氏,尊丰舒为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黎姓主要发源地当是今山西黎城县东北一带,即春秋时黎国都城所在地。早在战国时期,黎姓或因仕宦而处,或因避难而居,西入陕西,东向山东、河北,南徙江苏、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另据史料记载,此期有梁(今陕西韩城)人黎喁迁居江右(今江西省)。汉时,有黎朱苍任长沙(今属湖南)相,其后代在湖南发展繁衍。魏晋南北朝,迫于北方战乱,黎姓族人大批南迁,南方黎姓随之而昌盛起来,一直到后代各个时期。据《黎氏族谱》所载,南朝齐有黎侨因功封永乐侯,被奉为明州(今浙江宁波市)始祖。
  唐到五代时期,黎姓更广泛地分布于南北方各个区域,其发展出现了些新特点。黎侨一支传至黎干时,在京兆(今陕西西安市)发展成为望族,于是此支黎姓以“京兆”为郡望堂号,尊京兆尹黎干为开基始祖。黎干之子黎度,任虔化(今江西宁都)县令,为宁都开基始祖。黎度之孙黎祚,后晋时任职河南(今河南洛阳)太守。宋代时,黎姓有徙居福建上杭、宁化者。此时,史册所载黎姓名人渐多起来,说明黎姓势旺较之前代达到一个新的程度,繁茂于以往任何时期。宋末元初,有黎天麟自福建迁居广东梅州程乡(今梅县),被视为入粤始祖。其后子孙有迁居广东丰顺、陆丰等地者。明代有山西洪洞大槐树黎姓迁居于湖北、湖南、河南等省。清代乾隆年间,有广东、福建籍黎姓入居台湾,进而徙于海外。
  宗族特征
  1.南方多黎姓,故黎为典型的南方姓氏。
  2.黎姓名人多典故佳话广为流传。如宋代黎子云兄弟以竹载酒见苏轼,苏轼题其别墅名曰:“载酒堂”。
  3.黎姓字行辈分排序严谨,字浓意悠。如清代黎宣生所纂《黎氏家谱》中有广东东莞黎姓一支字行为:“世笃忠贞,声和韵远,家传孝友,泽浚源长。”
  大槐树寻根
  明洪武至永乐年间,为恢复生产、充实国力、发展经济,使人口均衡,明朝政府于洪武初年制定了移民屯田的复兴之策,开始了迁民戍边的非常之举——洪洞大槐树移民。移民活动历时近50年之久,达到1230个姓氏、150万移民之众,黎姓为洪洞大槐树重要的移民姓氏之一。
  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黎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黎姓祖先神位供奉在大槐树景区祭祖堂四号供橱。
  (资料来源: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京ICP备1705030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