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争艳引客来 多彩世遗绽芳华
在各个展区,各具特色的灯展和活动精彩纷呈,共同将元宵节日的氛围推向了高潮。丰富多彩的灯会、活动不仅让市民一饱眼福,也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赞叹不已。 昨日是农历正月十四,气温回升,群众出行赏灯的热情高涨。当晚,当数千盏花灯亮起,泉州古城万人空巷,成片的花灯和如潮的赏灯者相映成趣,再一次重现了独具闽南特色的元宵盛景。在各个展区,各具特色的灯展和活动精彩纷呈,共同将元宵节日的氛围推向了高潮。丰富多彩的灯会、活动不仅让市民一饱眼福,也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赞叹不已。泉州民俗文化的光华,借由一盏盏花灯、一场场活动,播撒在他们的心中,让他们久久不能忘怀。 与文化“撞个满怀” 游客收获惊喜与感动 昨日夜幕降临,鲤城古城区内华灯初上,流光溢彩的景观树上灯笼高高挂起,底蕴悠长的古街巷人头攒动,一片浪漫祥和的节日氛围。徜徉其中,不少游客直呼,漫步古城街巷和历史古迹,总能与文化“撞个满怀”。 “再次弈棋有所图”“这般专注为平安”……在金鱼巷口,七八辆装扮了花灯的“小白”公交车停靠路边,身穿汉服、头戴簪花的北京游客李小姐和母亲正兴致勃勃地猜着车身悬挂的灯谜。她告诉记者,此次特意休了五天年假来泉州“慢游”,想好好感受泉州的文化氛围和烟火气。“这个时间北京户外特别冷,很难像这样走走逛逛,所以我和妈妈都觉得泉州元宵的氛围很浓。”她说,泉州把花灯悬挂在市民日常走动的街巷,营造出灯火亲人的场景,让她觉得温暖。尽管来到泉州才两天,她已经买了很多文创产品,直呼泉州真是太多好东西了。“泉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看到那些融入泉州非遗元素的文创产品,真的很难克制住‘买买买’的心,想把它们都带回北京和朋友们分享。” 在状元街,一盏盏印有姓氏和堂号的“福灯”依次排列,来自湖南的游客林女士用手机扫一旁的二维码,仔细了解泉州的姓氏文化。“下午逛小巷看到一些门楣上写有‘某某衍派’或‘某某传芳’,问了一户人家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太有趣了。”同样在府文庙广场上,百家姓红灯笼齐绽放,树下的中华姓氏源流树装置前,围满了市民游客。“我们一下就找到了自己的姓氏。”指着写有“张”字的红灯笼,来自河南的游客张先生一家兴奋地与记者分享他们的泉州之旅。“不仅是百家姓灯笼,我们走街串巷时看到许多房子大门上都悬挂了传芳、衍派的匾额,一开始也没看明白,后来知道这是为了铭记家族的来处和渊源,比如郑姓的荥阳衍派就源自河南荥阳,让我们感觉和泉州好像有了某种更深的联系,很惊喜,泉州的文化真是包容厚重。”
(融媒体记者张雯 杜婉琼)